老虎顶子
东丰县大阳镇有座大山,名叫老虎顶子。提起老虎顶子,还和老虎有挺大的关系呢。
小时候听我的姥爷讲:家北面那座大山,因为山顶上青石砬子多,人们就管它叫青石山。后来出现了两只吊睛白额的老虎,它们不管黑天白日,总在青石砬子顶上趴着,一见行人,就跑下山来拦路伤人。暴事传百里,这里老虎害人的事像插上翅膀一样,很快飞进五梁十八沟,从此人们就把青石山称做老虎顶子。
提起这老虎顶子,本没有白云山高,可这座山下蒿草茂密,山腰古树参天,山顶怪石矗立。常言道:山大野牲口多。但自从这里有了老虎,獐狍犴鹿闻声远逃了。村里小孩子采菜摘果不敢往这山爬,大人们寻药打猎也不敢往这里钻了。只有后山那些屯子里的人来山前办事,或山前堡子里的人想到山后串亲家,遇有急事才硬着头皮壮着胆,攀着小道,穿过老林子,翻过青石砬子跑一趟。
却说五月里的一天,从这青石山背面上来了三个置地的老百姓。他们准备买六方地,每人钱褡子里背两块金元宝。三个人边走边闲谈着,不觉爬上山顶,忽听得一声吼叫,震得耳鸣山谷响,吓得毛发倒竖,浑身颤抖,几乎瘫软在地上。说时迟那时快,就见从青石砬子跳下两只老虎。这两只老虎一大一小,大的如黄牛,小的像大牛犊子。它们一前一后,箭打的一般,带着冷风寒气,张开血盆大口,恶狠狠地向这三人追赶过来。不大工夫,这三个人就被这母虎领着的小虎撕扯得血肉模糊,肢离肉碎。这两只凶残的野兽,饱餐一顿后,只扔下死者的六块元宝和衣物,连吃剩下那死者的两只大腿和一只胳膊,也叼回青石砬子,留着下顿充饥解馋去了。就这样接二连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又有几伙前来买地的人,无一幸免。这样一来,谁还有胆量过山去置地呢。
这消息很快传到“打地”官吏的耳朵里,他们一看山后买地人的元宝一块也没捞到手,心里急得火烧火燎,忙派出雇来的两个侍卫炮手,限他们三天内捕获或打死青石砬子上的两条吃人的恶虎。最后说:做好了本官有奖,超期当以重罚。
这两个炮手是亲兄弟:大炮手叫李大炮,二的叫李二炮。
第二天一早,李家兄弟吃饱喝足,擦好枪筒,带足弹药,商量妥打虎的步骤和方法,就直奔青石山而来。
他们刚刚爬上山腰,忽听老虎吼声震动山谷,还没等他们哥俩喘匀气,就看见一大一小两只老虎狂奔冲下山崖来。
李大炮本是身经百猎的名手:关东打过熊,关里擒过豹,死在他枪口的飞禽走兽,加在一堆,就是三十三个人搬运也得抬上九十九天啊。这个人长得浓眉大眼.膀阔腰圆,往山冈一站,赶上个黑铁塔,说话瓮声瓮气。他不光胆大包天,还枪响见物。二炮手常向人们夸奖他大哥说:“不是吹大牛,我大哥那枪法呀,准着呐!单说打它的黑眼仁,准打不着白眼珠。”且说李大炮眼见那大老虎离他们只有几十丈远了,连张牙舞爪的凶样,都看得真真切切,他仍是那么沉着从容,神态冷静,对他弟弟二炮手说:“不要慌,往前面那只大虎脑门上王字中间打!”这二炮手不光枪法欠功夫,气魄也不大,一见老虎离自己这么近,早吓得心慌意乱了,急声急气地说:“快点,大哥!我不行--手发抖,眼睛冒金花,你打吧!”大炮手心里想:二弟头一次遇见虎,还是让他借这个机会练练枪法。古语说得好:一辈子不出马,还是个小驹。于是斩钉截铁地说:“你打头枪,我帮你补枪!”他催促地说:“憋口气打!”二炮手拗不过哥哥,使足劲搂了火,只听“当”的一声响,赶忙睁开眯缝的左眼,以为老虎准被自己打倒了,透过枪口飘散的硝烟,瞟见他射击的那老虎,活蹦乱跳地往前扑来。二炮手傻了服,惊呼道:“哥--坏菜了!”
大炮手气不长出,面不改色,真不愧是个饱经风霜的老猎手。他瞪圆右眼,端平长筒猎枪,稳稳当当地瞄着踩得飞沙走石的猎物,迅速扳动枪机。随着火枪的巨响,眼见那中弹的老虎,冷丁来个前滚翻,然后挺着粗脖颈,不住地抖甩着柳罐大的虎头,一股鲜红的血液,从耳根后边如喷泉般向绿草上溅去。再说紧追大虎后面的那只小虎,见此惨状,吓得立刻煞住前脚,围着母虎打起转转来。二炮手忙说:“那个小虎崽子我包了它!”忙把枪管靠牢在一旁的柞树干上,正要打那伤虎旁的小虎,忽听天崩地裂般的一声怒吼,那只已被打倒在地的母虎,从半尺多深的草里腾起一丈多高,居高临下向猎手袭来。
大炮手见势不妙,刚想顺过枪筒,再打一枪,那头受重伤的老虎的两只前爪,早已抓住大炮手的脑袋瓜,一挠扯--活生生的大活人,被揪拧得脑浆进裂,变成碎糟糟的血豆腐了。你说这只老虎也真够动作快,心狠力又大,把人头抓个稀巴烂还觉得不够劲,前脚略一着地,又急速掀起左胯照准大炮手前身往旁一蹬--大炮手的五脏六腑,全被它的利爪掏出来了。
二炮手眼巴巴地瞅着他的一奶同胞的兄长,连句话都来不及嘱咐就断气了,哪还顾得放枪打那只小虎了,忙没命地向身旁大柞树上紧爬。谁想到那小老虎看它的妈妈对猎手进行报复后,终因枪伤后流血过多,打个扑拉,双腿往后一抻也死在大炮手的尸首旁边。它忽地暴跳如雷,狂啸一声,向爬到树半腰的二炮手蹿上来。也许它忧怒过盛,一连纵跃两次,都差半尺来远没够到二炮手。小老虎围着大柞树绕了三大圈,运足力气,大吼一声,两条后腿从卧牛石上猛地弹跳起来。二炮手见此一招,早吓得魂不附体,心想:大哥哟,我追你来了。在他闭眼待死之际,突然听见当的一声枪响--臂上挎着的火枪往后一顿,险些没把他臂膀撕下来。他朝地下一瞧,哪里有什么救命恩人前来,糟糕了--那老虎准是回山搬兵去了。
这枪声怎么回事呢?原来那阵,他装上弹药,因为紧张过度,惊慌失措,竟忘记扳枪机了。方才,那小老虎第三次虽然没扑到二炮手,却抓住了他挎在胳膊肘上的枪筒,就势往下一拽,差点没把枪和人一齐拖下地来。因树枝挂走了火,才空响了一枪。大家都知道,老虎一向有三招不中大伤元气的脾气,又加这小老虎听到树上响起枪声,它怎么还敢恋战,只好扔下母虎逃之夭夭了。
“打地”官吏和乡民们,听见枪声间隔着响了三次,又过了两个多时辰,还不见猎手回来,纷纷进青石山来探望个究竟。
当他们收拾完大炮手和老虎的尸首后,末了从大柞树上找到二炮手时,他的真魂早已吓飞到九霄云外去了。他死定定地搂着大树,呲着一口小芝麻牙,一句完整的话也吐不出来。直到人们爬上柞树杈子,慢慢地把他抠进树皮里的手指一个个拔出来,并再三劝告他:大老虎早已死了,小老虎也早跑没影了。若不然就是再困再饿再冷,他也不敢回到地上来了。
大家在老虎伤人的地方,前前后后共寻拣到一十四块金锞子,有的元宝也被虎牙啃得坑坑包包。若问一共死伤多少过往行人,那可是无从查考了。
从山上下来回屯后,“打地”官吏把十四块元宝私藏起来,又假情假意地问二炮手有什么要求。二炮手说:“打死的这只老虎应当归我们李家,因为这是我哥哥用命换来的;我还要高粱沟那几方地,将来好养活嫂子和侄男侄女们。”不想丧尽天良的“打地”官吏,仅仅答应把高粱沟那五方地免费划给李家,而那只死虎,他们早连夜差人送进京城进贡请赏去了。
二炮手把惨死的哥哥埋葬在高梁沟选好的坟茔地后,给嫂子和侄儿们盖了房屋,后来自己也娶了妻子,生儿育女,居家过日子去了。
村民们为了纪念大炮手为民除害、舍生忘死打虎的英雄气概,从此就把青石山改名叫“老虎顶子”了。
讲述:周永才(74岁 龙头水库离休干部)
记录:赵高山
时间:1984年8月采录于龙头水库
【附录】虎顶山
据说在大唐年间,一座大山下,有一人姓勤名匡,父母都在。勤匡幼年就和本村林将的女儿定亲,专等长大结为夫妻。
勤匡十二岁就不肯读书,好使枪弄棒,学得一身好武艺。一回他和伙伴一起来到山上打猎,走到山腰,看见一只黄斑老虎落在陷阱中,勤匡拉弓装箭,就要射虎。这时,从树后走出一住老人。拄杖上前道:“人说:‘人不害虎,虎不伤人。’况虎乃百兽之王,杀之,将必有祸也。何不高抬责手,救一生灵?”勤匡闻言醒悟,收箭跳阱,救出老虎。
由于勤匡不务正业,渐渐地一家三口食不饱腹。这时正赶上朝廷招兵,平定安史之乱。勤匡瞒过爹娘,充军了去。他中途捎回信来,可吓坏了他的父亲。老婆道:“出了什么事,你吓成这个样子?”“说出来只怕急坏了你,匡儿充军去啦!”“哎呀,我寻思啥事呢,明天捎个信叫他回来就得了呗!”“你个该死的,懂个屁!充军四海为家,身无定居,往哪捎信儿?再说,此去刀枪无情,凶多吉少,万一做了沙场之鬼,我们老两口可咋活呀?”
光阴似箭,一晃三年过去,勤匡音信皆无。林将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儿。这一天,他来到勤家,说明欲将女儿另嫁他人。勤老头说:“不肖之子,有误令爱芳年。但事已到此,烦亲家再等三年,若再不还,任凭亲家安置。”林将一听,可也在理,也就别无他言。
秋去冬尽,不觉又是三年。林将又去和亲家商量,要女儿另嫁,可是小女说啥不从。林将无奈,忽然心生一计。
一天,林将从外地回采对女儿说:“孩儿,你知道勤匡为啥没有音信,原来三年前他就死在疆场了。”女儿闻言,调转身去,声泪俱下。过些日子,林将又提女儿定亲之事。女儿说:“爹把我从小许配给勤郎,一女不吃两家饭。勤郎在儿是他的妻;勤郎死。儿是他的鬼,岂有再嫁他人之理?”林将说:“我儿不要这样。爹只你一人,并无弟兄。你若嫁着个人,爹也有半身之托。况且没过门的媳妇,守节也是虚名。”女儿拗爹不过,心生一计,对爹说:“爹爹主张,孩儿怎敢有违,只是一件,勤郎一死,就另嫁他人,于心不忍,容孩儿守节三年以尽夫妻之情,那时爹爹做主,孩子别无他怨。”
九年已到,勤匡还是不回。林将做主,将女儿嫁人。一天,一顶轿子抬到林家,娶亲的人鼓乐喧天,林家女只得上轿,当轿子走到一段陡峭山路时,林家女冲轿而出,向崖下跳了下去。这一下可吓坏了所有娶亲的人。
却说就在她将要落到崖底时,一只黄斑老虎拦腰接住,把她顶在头顸,向山尖飞奔而去。这时,正好有一支朝廷的队伍从山顶路过,老虎跑到一位将军马前,放下姑娘,长啸一声朝山下跑去。将军看到虎把顶着的人放到他跟前,翻身下马,扶起那人,一看,浑身无伤,只是面容憔悴。将军叫一个士兵给她灌下汤药,她慢慢地睁开眼睛。将军细问来历后高叫一声:“我的娘子,你受苦了!”然后把她扶上马,朝老虎去的方向拜了三拜,跃身上马,队伍继续前进。
原来这位将军就是勤匡。九年来,在疆场上屡立战功,荣升带兵将军。那只黄斑老虎就是九年前他救过的那只虎。后来在这座山下传颂着老虎不负恩的佳话。人们把这座山起名叫“救虎人山”,以后又改做“虎顶人山”,以后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就叫它“虎顶山”了。
讲述:贺文杰
记录:李继发
时间:1981年9月采录于大阳镇同兴村